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科普杂谈】古人采集渔猎到农业文明过渡期|全球新动态

2023-03-09 00:52:28 哔哩哔哩

人类历史上采集渔猎和农业文明之间有一段过渡期,就像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有一段过渡期一样。我们熟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英国,而15~18世纪这几百年里,英国欧洲处于工场手工业过渡期。这一时期发生欧洲列强全球侵略殖民扩张,羊吃人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现代金融资本出现发展,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现代科学研究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基础设施交通能源通讯等发展……这一系列因素发展,让过渡期英国欧洲逐渐具备工业革命发生环境条件 。这是打基础。很多革命剧变之前都是长期过渡期量变引起质变。

古人原始人采集渔猎生活和古人农业文明生活之间过渡期影响因素:

(1)智人大迁徙完成


(资料图片)

根据考古研究和现阶段学界主流观点假说,晚期智人大约7万多年前走出非洲,开始向全球迁徙移民扩张。从非洲经过中东进入亚欧大陆,从亚洲经过东南亚半岛岛屿陆地等到达澳洲,从亚洲经过白令海峡(也有观点认为是冰川或白令地峡)进入北美洲,从北美洲经过中美洲地峡进入南美洲。从亚洲比如中国台湾岛等地,南岛人乘坐木筏,经过几次跳岛,在太平洋印度洋等岛屿上落脚。这一过程持续了几万年。

如果这一假说成立,晚期智人在几万年时间里从非洲走出去遍布全球六大洲以及无数岛屿,那么一个常见问题是,这期间智人部落猎人追逐猎物而不断迁徙移民。因为一地野兽猎物和果实吃完后,人类部落得追逐猎物迁徙移民新地方。必须等各地人类迁徙移民基本完成固定了,开始定居下来,形成几代人稳定村落,才有条件发展农业。

(2)大型动物资源匮乏压力。

人类发展定居农业一大压力是传统采集渔猎生活无法满足人口食物需求。一方面是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也是传统采集渔猎获得食物减少不够吃了。比如大型动物灭绝濒危导食物致资源匮乏。

有人问为什么现在陆地上巨兽大型动物那么少,只有非洲等地方还有大象等。有一个原因是,直到几万年前末次冰期,世界各地陆地上还有很多大型动物类型(更新世巨型动物群)。这些大型动物灭绝,除了气候变化,就是人类恐怖直立猿捕杀猎杀。这点在南北美洲和澳洲特别明显,很多大型动物群成批量灭绝。人类猎人不仅会捕杀巨型动物,还是破坏其栖息地,比如放火砍树开荒。

像北美洲北美洲巨型动物群的灭绝事件发生在约 12,700 年前,90 属超过 44 公斤的物种走向灭绝。更新世晚期的北美洲动物相包括地懒、短面熊、貘(加州貘)、西猯科(古猯属及平头猪)、美洲拟狮、巨龟、北美猎豹、斯剑虎与似剑齿虎属、恐狼、高鼻羚羊、骆驼科(拟驼及两种大羊驼)、至少两种美洲野牛属、罕角驼鹿(英语:Cervalces scotti)、灌木牛及林地麝牛、14 种叉角羚(13 种已灭绝)、马、猛玛象与乳齿象、美丽犰狳(英语:Dasypus bellus)与雕兽、巨河狸、以及部分鸟类例如畸鸟。现今北美洲体型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为美洲野牛。

更新世时期的南美洲物种十分多样化,包括大地懒、长颈驼、居维象、星尾兽、雕齿兽、南美土著马、箭齿兽、剑乳齿象。当时主要的掠食者为细齿巨熊及斯剑虎。现今南美洲体型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为南美貘。

欧亚大陆的巨型动物群与北美洲类似,包括真猛玛象、草原猛犸、古菱齿象、原牛、西伯利亚野牛、穴狮、洞熊、洞鬣狗、似剑齿虎属、大角鹿、残暴北极熊、披毛犀、梅氏犀(英语:Stephanorhinus)、板齿犀。现今欧洲体型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为欧洲野牛,亚洲则为亚洲象。

澳洲巨型动物群由有袋类、单孔目、鳄目、龟鳖目、巨蜥及数种不会飞的鸟组成,包括巨型短面袋鼠、双门齿兽属、袋狮、牛顿巨鸟、驰鸟科(英语:Dromornithidae)、沃那比蛇、古巨蜥,陆鳄鱼等等。

许多岛屿上独特的巨型动物群在人类到来后快速走向灭绝,包括弗兰格尔岛、圣保罗岛、海峡群岛上的侏儒猛玛象;新西兰的巨型鸟类恐鸟与哈斯特鹰,马达加斯加的巨型狐猴(巨狐猴、古原狐猴及古大狐猴)、3 种马达加斯加河马、巨龟、Voay(英语:Voay)、象鸟;马斯克林群岛上的数种巨龟;弗洛勒斯岛与其他数个岛上的侏儒剑齿象;新喀里多尼亚的卷角龟属及马氏鳄亚科;加勒比地区的巴哈马仓鸮(英语:Tyto pollens)、古巴巨鸮(英语:Ornimegalonyx)、Megalocnus(英语:Megalocnus);夏威夷州的异嘴鸭(英语:moa-nalo);地中海群岛的大角鹿属、矮象(英语:Dwarf elephant)、河马属;加那利群岛的歌利亚氏蜥、特内里费巨鼠及大加那利巨鼠(英语:Gran Canaria Giant Rat)等等。

【黑毛羊驼】地球会不会再次进入冰期?冰期和物种演化有什么关系?【冰河世纪】 #前篇-哔哩哔哩】

本来智人部落们原来有各种大型动物捕猎吃肉,没必要发展农业。但是经历了几万年竭泽而渔后,很多陆生大型动物直接灭绝濒危。人类发现动物资源匮乏,大鱼大肉小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转型从植物身上想办法。这种生存压力迫使人类发展农牧业,获得更多食物养活人口喂饱肚子。现在也是,你会发现现存农业文明多发生在温带亚热带而不是热带赤道。像赤道热带雨林等物产丰饶,很多当地人类部落采集渔猎就能过得很好,也就没动力发展农牧业。

(3)驯化物种选择。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提到有趣观点假说,为什么亚欧北非,美洲部分等大陆农业文明发展起来,而其他地方没有?为什么欧洲文明强于美洲原住民?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物种不同,而驯化物种选择也不同。

不是所有动植物都适合驯化的,人类至今驯化农作物里,粮食作物只有小麦,水稻,玉米,土豆,大麦,红薯等少数品种,驯化牲畜只有猪,牛,羊,马,骆驼,鸡,鸭,羊驼等少数品种。比如并不是每一种野生动物都能够被加以驯化的,一个被驯化的动物必须同时满足若干个条件,如生长速度较快、性情不能过于凶险暴烈、还必须具备稳定的群居习性,以适于进行放牧,能提供肉蛋奶毛皮脂肪,能进行运输劳动力等等。像非洲斑马,角马,野牛,美洲野牛等就没法养殖不适合驯化。

那这些动植物品种是怎么找出来的?还不是古人多年探索实验试错后归纳总结找出来的。中国有神农尝百草传说。各地古人也是花了多年,从在茫茫野生动植物里筛选出来可以驯化品种。

(4)驯化动植物培养

很多农牧业驯化动植物,和它们野生祖先相差甚远,农作物祖先可能产量低味道差,牲畜祖先可能桀骜不驯。人类经过多年驯化培养才培养出合格的方便种植养殖,产量高的品种。

而且这也是过渡期发生的。在采集渔猎生活时期,在人类村落定居点附近,古人发现一些块根类植物如果不全部挖走,故意留下一部分埋回去,明年还能接着挖;麦子稻子等野草,如果采草籽时候故意留一些,再拔掉杂草,来年还能收获更多;像一些豆类不怕火,可以当地放把火来除草施肥。有一些古人类村落遗址里有镰刀,有小麦做的食物,但小麦等还是野生品种。后来有些古人还发现,如果故意留下产量高的植株不采,它留下种子长大后产量更高。在狩猎采集时代,人类就在逐渐驯化植物。驯化动物同理,一开始是猎人活捉野猪野牛野羊野马野鸡的动物,但是当时不急着吃,在一些篱笆等里面把这些捉到的野生动物喂养一段时间,作为日后应急口粮(误)。有些动物喂着喂着,人类筛选出更加听话,出肉出奶产蛋等更高品种,逐渐驯化牲畜。

这样对动植物培养驯化过程也持续很长时间。一方面人类村落还在以狩猎采集打鱼为生,另一方面被动或主动驯化动植物作为补充应急。渐渐地驯化动植物产量越来越高,其在人类饮食中比例也越来越多。直到发生农业革命,农牧民食物里驯化动植物是主流,而采集渔猎反而成为补充应急。这是一个漫长曲折过程。

实际上农业文明早期,刀耕火种阶段,很多人类族群依然处于游耕游牧方式居无定所。直到金属科技出现发展,很多地方人才逐渐介绍刀耕火种游耕,逐渐定居下来。

【芳斯塔芙:这是一份来自祖宗的食谱,接好了!-哔哩哔哩】

很多人提到了新仙女木事件影响,本来当时末次冰期1.7万多年前已经结束,间冰期全球气候逐渐回暖。但是1.2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突然让全球陷入全球气候变冷,不光高纬度地区冰川覆盖,中低纬度地区也因为全球变冷,洋流变化而降水变化(比如非洲陷入干旱)。在巨大生存压力下,一部分古人开始探索农牧业。比如中东黎凡特地区考古发掘纳吐夫文化遗址,当地古人类定居村落已经在探索农牧业。生存压力迫使人类找到新的稳定获取更多食物方法,这最终促进农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农业文明时代。

【【鬼谷闲谈】新仙女木事件:那一天,大地突然冰封……-哔哩哔哩】

而且除开新仙女木事件,人类发展农牧业一个大前提是末次冰期结束,进入相对温暖间冰期。严格来说我们现在依然处于第四纪大冰期时代(200多万年前至今)。要知道恐龙时代,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等全球变暖时代,地球两级和高原山区是基本没有冰川冰盖的,南极洲都是森林雨林。我们现在地球南北两极是冰盖,青藏高原等高原山区是冰川,温带地区还有季节性降雪,这都是冰期体现。大冰期分为寒冷冰期和温暖间冰期,最近一次冰期末次冰期大约7万年到1.7万年前,人类农业文明发生在末次冰期结束,这一万多年都是温暖间冰期时代。而间冰期也有温暖期和寒冷小冰河期,人类历史上最近一次小冰河期是明清小冰河期(16~19世纪)。而农牧业发展一个大环境就是温暖间冰期,要不然寒冷冰期,很多地方都是冰川雪原,无霜期太短,很多农牧业没法搞。

也就是说,在原始人采集渔猎和1万多年前农业文明种地放牧之间,有一段时间过渡期。过渡期里,是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智人全球大迁徙后逐渐固定定居,大型动物资源匮乏后压力,人口增加,逐渐选择驯化动植物,驯化动植物培养,冰期结束迎来温暖间冰期……这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为农业革命发生农业文明诞生提供环境条件打基础。